11月18日,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,公开征求对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(2021年本)》(征求意见稿)(下称《规范条件》)和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(2021年本)》(征求意见稿)的意见。
《规范条件》对新建设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提出了量化指标。
目前,国内三元电池不管是单体能量密度,还是电池组能量密度,均已超过上述要求。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电池组能量密度在CTP、刀片电池等新技术的应用下也超过120WH/KG,但单体能量密度仍低于180WH/KG,约为160WH/KG。
这意味着,若上述要求成为产业布局和项目扩产的门槛,短期内可能会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扩产带来影响。
除能量密度要求外,《规范条件》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、隔膜和电解液也同样明确了量化指标。
比如,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比容量≥150AH/KG,三元材料比容量≥175AH/KG;负极材料的碳(石墨)比容量≥335AH/KG;湿法双向拉伸隔膜的纵向、横向拉伸强度分别要≥100MPA、60MPA;电解液的水、氟化氢、金属杂质单项含量要分别≤20PPM、50PPM、1PPM。
值得关注的是,《规范条件》还对锂离子电池企业的综合能耗提出要求,应≤400KGCE/万AH,并鼓励企业在产品前端设计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,健全锂离子电池生产、销售、使用、回收、综合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。
需要说明的是,《规范条件》开宗明义地表示,“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,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。”并强调,文件的出台旨在“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,加强技术创新、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” 。
今年初,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《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》就提到,在动力电池产能方面,江苏省建成产能约150GWH,已超过2020年全国装机量需求,但仍有一批在建、拟建动力电池项目,产能阶段性过剩风险将进一步凸显。
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走高,以及储能市场的逐步成熟,锂离子电池的新一轮扩产竞赛早已开启。
上证报统计数据显示,仅在过去1个月,以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A股锂电龙头公司已经宣布了合计高达千亿元的投资扩产计划。其中,宁德时代在11月5日宣布2个项目投资计划,金额合计150亿元;同日,亿纬锂能公告,计划在荆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.21亿元,建设年产152.61GWH的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。